首页 > 行情

天天微速讯:接种疫苗采集指纹 医院出售患者信息……个人信息不是想采就能采

来源:华商网 发表时间:2023-03-31 07:09:42
分享到

最高人民检察院30日发布8件个人信息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要求各级检察机关切实监督保障个人信息保护法统一正确实施。

据介绍,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包括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检察院督促保护服务场所消费者个人信息行政公益诉讼案等8件,其中涉及医疗机构、健身房、旅游景区等场所对个人生物识别信息过度收集、强制采集、非加密传输、违法存储、未定期删除消费者敏感个人信息,造成信息泄露安全隐患的行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检察机关在办理相关案件时运用诉前磋商、公开听证、检察建议等方式,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推动相关违法主体积极整改,充分体现了发挥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优势,激活行政执法效能,把诉前维护公益目的作为最佳司法状态的特点。这批典型案例还体现了加强刑事检察与公益诉讼检察协同履职,充分发挥联动优势,在依法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同时,追究公益损害责任,通过提出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赔偿损失等诉求,发挥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的独特价值;注重溯源治理,推动解决行业、领域、系统内普遍性和根源性问题等特点。

2021年11月1日,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实施,明确规定检察机关可以提起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公益诉讼。全国检察机关2022年共立案办理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案件6000余件。最高检第八检察厅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检察机关将继续加大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公益诉讼办案力度,突出保护重点人员、重点领域的个人信息,严格保护敏感类别信息及特定群体的个人信息。 据新华社

案例一

健身房强制要求会员刷脸或录入指纹进入

2022年6月21日,“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志愿者向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人民检察院反映,新吴区某健身房存在侵犯消费者敏感个人信息的情形。

经查,该健身房使用具有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功能的信息管理系统,强制要求会员刷脸或录入指纹进入。由于该管理系统采用分级分层、前后端分离等技术,消费者在前端平台界面仅能看到被采集的个人身份信息,未被告知个人信息收集清单及权限。在部分会员明确拒绝人脸采集识别后,该健身房擅自将会员办卡时提供的照片录入系统作为刷脸进出凭证,且在会员要求删除照片等信息时,以无管理权限为由拒绝删除。

检察院于2022年8月11日正式立案,并于次日向区市场监管局制发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区市场监管局对涉案服务场所约谈后,健身房及时整改,改变进入场所方式,采取安全措施传输、定期删除个人信息,向监管部门报送个人信息管理情况。

案例二

区卫生局借接种疫苗收集指纹、人脸信息83万余条

2022年2月11日,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人民检察院接到群众举报,反映自己和孩子的指纹、人脸等个人生物识别信息被医疗卫生机构过度收集,存在泄露风险。

经查,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卫生健康局为推进数字化门诊建设,自2019年7月12日起,要求长沙市望城区辖区内17家医疗卫生机构陆续使用电子签核系统推送疫苗接种知情告知书,疫苗受种者或监护人点击“同意”时系统自动采集指纹和人脸识别信息,收集电子数据的存储及主机均由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截至2022年3月11日,上述机构共收集83万余条涉及指纹、人脸识别等个人生物识别信息。

检察院经初步调查确认属实,对望城区卫健局、长沙市公安局望城分局立案调查,并送达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之后,全区对系统进行升级,2022年8月8日,检察院跟进监督发现,升级后的电子签核系统采用电子屏签字的方式确认接种告知并在局域网运行;收集的电子签字、疫苗接种等个人信息已加密;已收集的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已在医疗卫生机构彻底删除。

案例三

保险代理机构“联合”医院获取患者信息精准推销“意外险”

2022年2月,江西省宜春市人民检察院收到群众举报,称其家属办完住院手续后,有保险代理机构业务人员向其推销“手术意外险”。

宜春市院立案办理并进行全面摸排核实,查明2021年以来,部分保险代理机构与江西省宜春市中心城区5家大型医院达成协议,由保险代理机构在合作医院推销相关保险产品。部分保险代理机构业务人员在推销保险产品过程中,为精准销售“手术意外险”等险种,通过合作医院违法获取大量患者的姓名、手术类型、联系电话等医疗健康信息,对相关患者进行保险推销,患者不堪其扰。该行为严重侵害患者的合法权益,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2022年7月8日,宜春市院向宜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发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宜春市卫健委收到检察建议后,督促5家涉案医院限期整改。同时,开展专项整顿活动,共发现并整改重大信息安全隐患37个,筑牢公民个人信息安全防护网。

案例四

快递营业点拍下快递单号出售购买方通过“巴枪”获取信息

2020年10月以来,某快递公司营业点主管以及仓库管理员付某等8人,利用职务便利通过营业点主管账户查询指定手机号码对应的快递单号,再通过手机拍照将快递单号发至购买方,购买方通过“巴枪”(快递业数据采集工具)获取快递单号在某快递公司的所有信息,包括寄收方姓名、联系方式、收寄货地址、物品信息等,严重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安全。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检察院发现付某等8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线索,依法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人民法院经审理于2022年5月作出判决,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付某等8人有期徒刑十个月至三年不等并处罚金;判决付某等8人支付公益诉讼赔偿金共计240183.08元。

同时,2022年10月9日,宝安区院向某快递公司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其针对涉案个人信息的管理漏洞整改治理,依法规范个人信息收集、管理措施。某快递公司收到检察建议后积极开展整改,另行开发App逐步取代“巴枪”,加强对现有“巴枪”的管理等。 据最高检官网

关键词:

缓缴金额4.13亿元!广东省多地出台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支持政策

2022-09-09

保安全、拿资格、抠细节 冬运中心全面进入北京冬奥会临战状态

2021-12-16

人民财评:稳步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

2021-12-16

靠双手让日子变得更美好

2021-12-16

第一观察·瞬间 | 中俄元首视频会晤:相约北京见,携手向未来

2021-12-16

世卫组织: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达270791973例

2021-12-16

Copyright   2015-2022 南极木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077823号-13   联系邮箱: 317 493 128@qq.com